绿色交通助力新格局构建

发布时间:2021/6/22 20:07:31

从中老边境口岸磨憨到巍巍哀牢山、从怒江峡谷到无量山巅、从五百里滇池到洱海之滨、从边疆到内陆、从沿边到沿海、从国内到国外……一条条开通或正在建设中的铁路跨越高山峡谷、穿越层峦叠嶂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云南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320多亿元,“八出省五出境”骨架网络基本成型,织密幸福出行路。

如今的彩云之南,从米轨到准轨、再到高铁,从绿皮车到空调车、再到高铁动车,复兴号奔驰于云岭大地,成为彩云之南的亮丽色彩和欢快乐章。云南铁路八出省五出境,既是云南辉煌巨变的见证,又是跨越式发展的动力。

试问,云南铁路飞速发展的亮点何在、成效如何?那就是——

增投资赋能高速发展。投资与消费、出口一起,历来被看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“三驾马车”。稳住和扩大投资,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。回望过去五年,云南铁路网结构扩充、提质升级,共计开工建设7个、投产运营11条铁路。五年来,全省路网密度由74.4公里/万平方公里增长至105.1公里/万平方公里,营业里程由2970多公里增长至4120多公里,高铁从无到有达到1064公里。1320多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,不仅推动铁路本身发展,而且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同步繁荣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、夯实了基础。

重绿色保护生态环境。我们要的发展,不是粗放式发展,而是高质量发展,内涵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几大理念,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、牺牲子孙长远利益为代价。位于勐腊县境内全长5.8公里的尚岗一号隧道,穿越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带,充分考虑环保因素,隧道建设取消了保护区内原本设计的斜井,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当地原始森林的占用和野生动物的惊扰。同样,位于景洪市境内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的勐养隧道建设时,选择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护区,施工均在地下,并专门修建了数十公里的野象防护栏,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。“礼让”亚洲象,是对“两山理念”的生动践行。

锻精品助力通江达海。构建新发展格局,源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、历史逻辑、现实逻辑,是党中央审时度势、立足国情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做出的路径选择。国内“大循环”和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,就是我们要着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。云南以昆明为中心,形成1小时覆盖滇中城市群,2至5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,6至11小时辐射珠三角、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高铁交通圈,并不断打造精品线路,让“大理-丽江-香格里拉”和“昆明-普洱-西双版纳-万象”等铁路精品线路逐步建成,大幅缩减“通江达海、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”的时空距离,为服务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,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交通大动脉、注入活力与动能。

沧海桑田,云南巨变。看今朝,“对面声相闻、见面走半天”,昔日地险路狭、人马难行的苦涩已经褪去,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路景融合的美丽铁路,成了云南的一道风景。绿色交通、通江达海,正在成为云南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